好幾年前訂閱的愛樂電子報,讓我無形之中增廣見聞了不少。
很久以前就想參加愛樂合唱營,但一直因為有其他瑣事或是經濟上的問題卻步。
今年多虧貴人的贊助,讓我能夠在沒有經濟能力的顧忌之下參加合唱營。
我從小就參加合唱團,唱的都是小品,這次的合唱營要唱一部這麼大的作品當然是種挑戰。
小時候學琴就討厭貝多芬,因為他總是歇斯底里,作品裡充滿戲劇化的聲響效果;
但是這次的彌薩作品讓我異常的興奮,因為我們不只是合唱團,我們還得學習配合樂團。
合唱排練老師吳尚倫,在第一天見面時就讓我印象十分深刻;
除了他的詮釋古典樂方法之外,俐落的帶團風格也是我所喜愛的。
在他的帶領之下,我想起好多巴哈的東西,還有以前唱過的聖歌,
因為那些曲子的安排,都是在四個聲部裡面穿插賦格,也有和聲的進行。
把譜子熟過之後,也算是小小複習了樂理。
今年邀請到的指揮Gabor Hollerung 是一位活潑的指揮,
我也確實見識到甚麼叫做真正的指揮。
撇開基本能力不說(聽力,音樂基本能力等),Gabor的指揮清晰俐落,
就算在台上聽不到樂團或是其他聲部的聲音,透過他的指揮,我都能清楚的掌握樂曲的進行。
此外,我還在Gabor身上看到甚麼叫做快樂得與音樂共舞。
曲目中的獨唱者就是我們營隊期間的聲樂老師,從他們的課裡面我深深的體會到,
就算唱歌技巧很多,先天條件很重要等等,最重要的還是最基本的運氣以及共鳴位置。
身為一個合唱團員,我常常在想,哪種聲音才是最適合拿來唱合唱的呢?
上過好多課程,聽過講座之後,我才發現其實那些都不是那麼重要,
重要的其實是我們所認為最基本的。
在國家音樂廳表演當天完整唱完整本C大調彌薩,相信大家一定都感到相當有成就感。
非常謝謝撥冗出席的親友們,沒有台下的觀眾,整場音樂會顯得黯然失色。
合唱營還有另一部份讓我非常期待,那就是音樂節的套票。
我從沒想過,可以每天待在國家音樂廳欣賞來自世界各地的演出;
每個團體的團員都是我的模範,他們能夠嚴謹的練習並且巡迴演出,
真的非常需要毅力以及耐心,還有非常深厚基本的練習。
不同的曲風以及組合也是讓我大開眼界,相信聽完這麼多場演出之後,
能讓我唱出來的風格有所不同。
最後,當然就是要聽聽現場演出精選啦!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