美國心理諮商師Susan Forward在書中所探討之受損母女關係,希望讓女兒們走出無愛的陰影。在傳統觀念,尤其東方思想,將孝道奉為子女的圭臬,但從沒有加以探討過孩子們的心情。
此書先協助女兒們釐清自己遭受的情緒勒索,進而提供方法協助修復創傷,有些步驟或許會很衝擊,建議在專業人士陪同下進行。
母親給予生命,養育子女長大,卻也可能在無形中給予子女不必要的負能量,進而損害子女的心理健康。書中描繪了五種無愛母親,每個母親都可能同時擁有以下特點:
- 嚴重自戀的母親:極度缺乏安全感,必須要他人時時仰慕自己,成為眾人的焦點;她可能會將女兒視為對手,蓄意打擊女兒的信心來建立自己的自信。
- 過度糾纏的母親:需要女兒把大量時間精力花在自己身上,母女界線往往很模糊,她常常描述孩子為生命中最好的朋友,但女兒的需要和自己不同時,她選擇忽略。
- 控制狂母親:對生命充滿無力感,所以利用孩子填補心中的空缺,並且認定女兒的人生定為就是取悅母親和服從所有指令。一旦女兒試圖自己重新安排人生議題的優先順序,就會讓女兒對可能面對的後果心生恐懼;她們認為只有自己的安排才是最好,貶低女兒。
- 需要母愛的母親:早就被生活壓垮的母親,非常需要他人的照顧,使得女兒必須提早長大照顧母親,角色顛倒。
- 忽略、背叛或打擊孩子的母親:最冷漠的一個類型,她們無法提供孩子母愛,甚至任由其他人欺凌自己的孩子,女兒也因此受到創傷。
釐清了問題真相後,就是勇敢面對,首先就是要承認自己內心的真實感受。可以選擇大哭一場,也可以透過書寫來細細思考一切。再來就是從痛苦和憤怒找到切割面:一切不是我的錯;處理憤怒和哀痛,打破惡性循環。最後就是改變行為,雖然改變會令人非常痛苦,但不改變將永遠沉浸在悲痛之中。如果試過各種方法還是無法擺脫惡性循環的母女關係,必要時可以選擇切割:不連絡,不見面。透過建立自己的獨立生活、切斷無愛母親的影響來慢慢找回自我。
我們傳統認知的母親,是無私奉獻給孩子,給無條件的愛(從有意識以來就被這樣灌輸觀念,還沒搞懂之前就已經根深蒂固,自然也不會有其他想法);女孩們面對和母親的矛盾,也只會先責怪自己:是不是我的問題,媽媽怎麼可能這樣對我,一定是我的錯。本書的論點無疑會帶給人們一些衝擊,甚至是身受母愛創傷的女兒們,大概也不會輕易相信自己的媽媽其實沒有想像中的愛自己,甚至是根本不愛自己。然而很多心理健康問題正是來自於原生家庭帶來的影響,只有好好面對及承認心中的情緒,才有機會解決問題。
看更多:
《母愛創傷》:這些成年女性內心都有個嚇壞了的小孩
《母愛創傷》:所有無愛母親的共通特徵就是,不承認母女界線的存在
繼承了母親怒氣的女孩,不是壓抑,就是爆發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